| 一个人站在一座桥上,他看到有另一个人在桥下游泳,但是他却没有湿发,为什么? |
因为桥下没有水。
|
| 有一个人,他每天都站在同一个地方,却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为什么? |
因为他是灯塔守卫,站在灯塔顶部,每天看到的是不同的船只和海景。
|
| 全身是火焰,却不能烧一根毛,是什么? |
一支蜡烛。
|
|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他看到了一艘船,船上没有一个人,但是里面却有人。这是怎么回事? |
那个人站在桥上是一个海关,他看到的船是一艘装满了人的邮轮。
|
| 什么东西能让人强力地站起来,却又让人软弱无力? |
闹钟,它能强迫人们从床上站起来,但有时也会让人感到疲倦无力。
|
| 当人们吃饭时,为什么我却没胃口? |
因为我是桌子。
|
| 有一座桥,桥上只能过一辆车,每辆车只能载一位司机,但桥上有个限制,每辆车过桥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现在有四辆车需要过桥,分别需要5分钟、10分钟、2分钟和1分钟,而这四辆车的司机们同样需要时间过桥(过桥时间与车辆所需时间相同)。请问,最少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让这四辆车和司机们都安全过桥? |
最少需要17分钟。思路如下:
|
| 八只小鸡,一个却不是小鸡,那是什么? |
七只小鸡是小鸡,一个是大鸡。
|
|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他看到了一艘船漂流下来。这个人并没有下桥,也没有跑到船的旁边,却没掉进水里,为什么? |
因为那个人实际上是桥的看守员,他看到的是一张河流地图上绘制的船,而不是真正的船漂流下来。
|
| 有一样东西,你有它不用,别人用它却无法使用。是什么东西? |
你的姓名。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姓名,但别人无法使用它来代替自己的姓名。
|
| 有一个人走进一家餐厅,点了一杯水,喝完后就死了,为什么? |
这个人是鱼。他走进了一家鱼餐厅,点了一杯水,因为水是他唯一可以喝的东西,喝完后就死了。
|
| 有一座没有门、没有窗户、没有楼梯的房子,里面有三个人,他们是怎么进去的,怎么出来的? |
这是一个国际象棋的棋盘。三个人其实是棋子,进入棋盘是通过开始摆放棋子,离开棋盘则是结束对局后将棋子拿走。
|
| 有一个人,他每天早上走上楼梯时,都会从楼梯的中间开始往上走。为什么? |
因为他住的楼房是个圆形的塔楼,所以无论他从哪个楼层开始上楼,都是从楼梯的中间开始走。
|
| 有一所房子,里面有三个灯泡。你站在房子外面,一次只能进去一次,进去后只能在里面停留一会儿,不能回头,也不能用其他物品辅助。如何确定每个开关控制的灯泡是哪个? |
首先打开一个开关,等待几分钟后再关闭。然后打开第二个开关,然后迅速进入房子。在进入房子之前,观察灯泡的状态:如果灯泡亮着,那么它与第二个开关相对应;如果灯泡熄灭但有温度,那么它与第一个开关相对应;如果灯泡既不亮也不热,那么它与第三个开关相对应。
|
| 什么东西越热越冷? |
火山
|
| 有一个人站在一座桥上,手中拿着一把刀,桥下有一艘船,船上有一名船员,船员手中拿着一把枪,两人互相指着对方,为什么他们不敢动手? |
因为这个人和船员是在玩扑克牌,他们互相指着对方是因为正在对决时轮到对方出牌。
|
| 有一个人,他拿着一个空碗走进厨房,经过一会儿,他走出来的时候碗里装满了食物。他是怎么做到的? |
他把空碗放进冰箱,食物就凝结在碗里了。
|
| 有一个人出门,他第一次转向左边,第二次转向右边,第三次转向左边,依次类推。那么他是在走向哪里? |
他是在走向家里。因为最后他一定会回到出发的地方。
|
| 有一个人从窗户跳下来却没有受伤,为什么? |
因为他从一楼的窗户跳下来。
|
| 长颈鹿为什么能够站立不倒? |
因为它的脚比身体更长。
|
| 什么东西站起来比躺着时长? |
影子。因为影子只有在阳光照射时才会出现,而夜晚或阴天时没有阳光,所以影子只能站起来比躺着的时间长。
|
| 有一座桥,桥上有5个人,他们要过桥,但桥每次只能容纳两个人同时过,而且必须有灯光,否则他们就会摔倒。这5个人只有一支灯,过桥的速度不同,其中一个人过桥需要1分钟,另一个人过桥需要2分钟,第三个人需要5分钟,第四个人需要10分钟,第五个人需要20分钟。他们必须要在17分钟之内都过桥,问他们应该如何过桥? |
首先,1和2一起过桥,花费时间2分钟。然后,1拿着灯返回原来的一边,花费时间1分钟。接下来,5和10一起过桥,花费时间10分钟。然后,2拿着灯返回原来的一边,花费时间2分钟。最后,1和2一起过桥,花费时间2分钟。总共花费时间为2+1+10+2+2=17分钟。
|
| 有一个人在房间里,房间里只有一盏灯。当他进入房间时,他打开了灯,并在离开房间时关闭了灯。但是,他并不是忘记了关闭灯,他也没有用到任何辅助物品或其他人。那么,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
他是在白天进入房间的,所以不需要打开灯。
|
| 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突然从天上掉下一块砖头,为什么他没有受伤? |
因为砖头只掉到了他的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