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穿着衣服才能入睡,而且睡觉的时候也要有人看着,否则就会惊醒。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
这个人是一个木偶。只有在穿上衣服和被人看着时,才能看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睡觉。
|
| 什么东西在做的时候越小越好,完成后越大越好? |
火花
|
|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看到一艘船从下游驶来。他大喊:“小心!”但船并没有停下来或改变方向。为什么? |
这个人站在桥上是在玩桥牌,他大喊“小心!”是在提醒其他玩家注意对手可能会出桥牌。船并没有停下来或改变方向是因为船上没有人听到他的喊声或者不明白他的意思。
|
| 我有十个手指,却不能弹琴,能写字也不算聪明。猜我是谁? |
键盘
|
| 有一天,小明去买了一条鱼,可是他没有鱼缸。他该怎么办? |
小明将鱼放入水果罐里,变成了“水果鱼”。
|
| 四个人同时向北走,为什么他们互相不见面? |
因为他们正好在不同的地方走。
|
| 一个人在房间里,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盏灯和一根绳子,但是他无法离开房间。他想方设法用这些东西逃出去,最后他成功了。你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 |
他把绳子系在灯泡上,然后打开灯,让灯泡热起来。当灯泡热了之后,他用热灯泡烧断了绳子,然后用断开的绳子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绳梯,从窗户爬出去了。
|
| 大海里有一群石头,石头上有一只鱼,鱼在石头上做什么? |
游泳
|
| 什么东西大声喊却不会腐烂? |
呼吸声
|
| 有一个人,全身都是眼睛,却看不到任何东西,是什么人? |
照相师(指的是专门负责拍摄照片的人,因为他们的眼睛都用于看相机取景器,所以没有时间看其他东西)。
|
| 有一个人在星期一买了一辆新的汽车,但是他却一直不停地开着汽车,连续开了7天,最后在星期二停下来。为什么? |
这个人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地方,星期一是那里的开始,所以他的星期二是其他地方的星期一。
|
| 有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洗过澡,但他却一点也不臭,为什么? |
因为他是聋哑人,听不见别人的嘲笑,也不会说话让别人闻到他的口臭。
|
| 一个人倒在地上,死了。他身上没有受伤,也没有毒药,但是周围却有大片水。为什么他会死? |
他是一个溺水的人,周围的水是他溺死后形成的。
|
| 什么东西看起来像热气球,却永远无法起飞? |
地球上的山峰。
|
| 一个人在利用放大镜看水中的鱼,为什么他看到的鱼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
因为他看到的是水中的鱼的倒影。
|
| 一个人被关在一个没有门窗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外什么也没有,怎么逃出去? |
等到夜晚,那个人把床腿搬开,用床腿挖一个小洞,再用床腿把桌子腿也挖开,最后把椅子腿也挖开,就可以把这三个东西的腿连起来,做成一个长长的梯子,从窗户爬出去。
|
| 一个人在房间里,他没有任何工具,也没有带任何东西进去,但是他能够活下来。为什么? |
因为他是一个护士,他在医院的病房里工作。
|
| 有一个人从十楼往下跳,为什么每次都只跳到九楼就停下来了? |
因为他只是在玩跳楼机。
|
| 有一座桥,桥上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A、B、C。A说:“B在说谎。” B说:“C在说谎。” C说:“A和B都在说谎。” 问:究竟谁在说谎? |
假设A是说真话的人,那么B和C都在说谎,但是这与题目所说的“C说:‘A和B都在说谎’”相矛盾。所以A不可能是说真话的人。同理,B和C也不可能是说真话的人。因此,结论是没有人在说真话,他们都在说谎。
|
| 有一只鸡蛋从100层楼上掉下来,它摔到地面时没有破碎。问这只鸡蛋最少从多少层楼开始摔下来,才能确定鸡蛋在哪一层摔碎? |
最少需要从第14层楼开始摔下来。通过二分法,每次将楼层减半进行测试,即先从50楼摔下,如果没碎,再从75楼摔下,如果碎了则在50楼到75楼之间进行逐层测试,如果没碎则在76楼到100楼之间逐层测试。这样最多需要测试14次,即可确定鸡蛋摔碎的楼层。
|
| 有一座桥,桥上只能过一辆车,但却有五辆车要过桥,每辆车的速度不同,过桥需要不同的时间。这五辆车分别是A、B、C、D、E,它们分别需要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过桥。现在要找出最短的时间,使得这五辆车都能过桥,你能想出办法吗? |
首先,A和B一起过桥,花费2分钟。然后,A回到起点花费1分钟,C和D一起过桥,花费10分钟。接着,B回到起点花费2分钟,A和B一起过桥,花费2分钟。最后,A和B一起回到起点花费2分钟,E和F一起过桥,花费15分钟。总共花费的时间是2 + 1 + 10 + 2 + 2 + 15 = 32分钟。
|
| 有一只桌子上有一块布,桌子上有一只苹果,桌子上有一只手提包。请问,桌子上有什么? |
桌子上有一只布、一只苹果和一只手提包。
|
| 哪个字一点也不喜欢打麻将? |
字典,因为它喜欢看字,不喜欢打牌。
|
| 一只狗趴在一条小船上,小船靠岸时,狗为什么不湿身? |
因为小船靠岸时,狗已经下船了。
|